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安职要闻
  • 2024-09-24
    为深入推进校校,畅通中高职协同育人,9月24日,学院党委书记李方泽带队赴绩效县安徽省徽州学校考察调研,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杨林国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调研,绩溪县委书记肖阳,副县长徐长凤,教体局局长胡明利,安徽省徽州学校领导班子等热情接待了李方泽一行。安徽省徽州学校党委书记孙幼忠代表学校对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来校开展合作办学表示诚挚欢迎,并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和合作专业基本情况。交流会上,双方就合作办学相关专业基本情况、课程建设、师资建设等进行了深入交流。李方泽对绩溪县、安徽省徽州学校的热情接待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此次到徽州学校洽谈合作办学是落实学院与绩效县校政合作的积极尝试和探索,他强调,学院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充分弘扬教育家精神,用心用力,实心实意与徽州学校开展合作办学,推动合作办学向“新”而行,向“实”而进,向“深”而赢,做大做强合作办学品牌,不辜负绩溪县委县政府的信任,办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徐长凤在讲话时指出,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实力雄厚,校园环境优美,近年来学院优化专业结构,创新育人理念,积极服务社会,发展让人敬仰敬佩。绩溪是个好地方,希望双方以此次与徽州学校合作办学为
  • 2024-09-24
    9月20至21日,2024年长江经济带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工作交流活动在浙江温州召开。本次会议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指导,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红十字会主办。来自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教育部门、急救试点学校代表及全国领域专家近200人参加,安徽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代表参会。“急救知识的普及已经成为中央关心、社会关注、人民关切的重大时代性、社会性问题。”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杨大研表示,教育部于2021年启动并深入推进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先后遴选两批共1200所学校开展急救教育试点,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稳步推进学校急救教育普及。试点开展三年来,各地将急救教育融入学校育人全局、创新育人方式方法、激发实践育人效能、凝聚急救育人合力,取得了显著成效。20日下午,会议组织试点校分成3组研讨交流,我院急救教育通讯员武亚南作为学校代表,进行了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急救教育工作开展和经验心得发言。谈到我们近2年来的成绩,武亚南表示,安徽地处中部经济发展不均衡,学院领导仍高度重视并拨出近100万急救专项基金,让dafabet888:拥有13台AED除颤仪实现了校内全覆盖;建立了学校第一个急救教育基地并规律的进行师生急救
  • 2024-09-24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办公厅dafabet888: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要求,稳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重点建设任务。9月23日下午,学院召开2024年第三季度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校建设推进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宣岩松出席会议,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网络信息中心负责人袁涛主持。会上,袁涛传达了2024年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基座对接培训会精神,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解明慧针对职业院校数字基座对接要点和《职业院校数字基座高职数据标准及接口规范V3.0》进行解读。网络信息中心工作人员汇报了2024年上半年学院对接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基座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会人员就如何提高数据上报质量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宣岩松听取汇报后,充分肯定了学院前期对接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基座的工作成效。他指出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校建设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之一,推进数字治理、打造特色应用场景,全面对接教育部数字基座是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校建设的重点工作。他强调:一是明确好目标任务。要深刻领会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政策文件要求,结合学院职教本科创建工作目标,压实责任、主动作为,对标指标
  • 2024-09-24
    近日,离退休工作处在工作与交流中普遍感受到我院退休教职工高度认同学院的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的文化和理念,他们在家庭生活、终身学习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有的退休教职工以自己的专业所长积极参加社会服务,并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一曲红色的革命赞歌闵克泉是我院原驾驶班的退休职工,在职期间多次获得校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退休后,他开始学习声乐合唱、朗诵宣讲,参加了社区的各种公益志愿活动,并获得了助人为乐“包河好人”、安徽老年大学优秀通讯员等光荣称号,为个人荣誉再添了新的光彩。1946年9月出生在寿县的闵克泉,在小时候家里就住过到前线参加渡江战役的解放军,受此影响,17岁的闵克泉终于如愿参军入伍,成为一名总参通讯兵。在部队,他学习了雷达干扰、超短波、侦听、电报、通讯车等技能。在国民党政府妄图反攻大陆期间,1965年闵克泉和战友一道,击落了一架国民党空军美制U-2高空侦察机。如今,闵克泉经常参加社区场馆文明巡逻、辖区幼儿园文明引导、年节活动的安全保障工作,哪里有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除此之外,闵克泉还参与了社区 “益念”红色宣讲团,为辖区的文明共建单位、居民和青少年
  • 2024-09-24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第九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根据皖疆名校帮扶项目安排,9月22日,安徽职业技术学院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来自对口援疆皮山县中等职业学校的50名新疆学生。当日下午,学院隆重举行欢迎活动,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盛鹏,省援疆指挥部党委委员任启飞,党委委员、副院长张智清、党委委员副院长杨林国,学院领导叶鸽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活动,活动由中专部主任朱永国主持。盛鹏代表学院向远道而来的皮山县中等职业学校师生致欢迎词。盛鹏表示学院将竭尽全力抽调管理和教学骨干力量为他们提供全方位支持与帮助,确保他们在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安心学习、愉快生活。同时,勉励同学们要积极适应新环境,尽快完成身份转变,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遵守校纪校规,勇敢直面挑战,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随后,学院领导一行走访了新疆学生的宿舍和教室,宿舍温馨舒适,整洁实用且安全可靠,为学生营造出家一般的温暖居住空间;教室宽敞明亮,先进教学设备齐全,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坚实保障。学院领导此举,充分展现了对远道而来学生的深切关怀,也凸显了学院在教育教学
  • 2024-09-20
    9月20日下午,学院召开2023至2024学年表彰大会。学院党委书记李方泽同志,党委委员、副院长张智清同志,院领导叶鸽同志,院领导胡辉平同志,党委委员、副院长杨林国同志,党委委员、副院长宣岩松同志,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荣富同志,党委委员、人事处处长陈晓春同志,党委委员、机关党委书记李瑞勇同志,党委委员、基建处处长胡坤同志。学院全体中层干部,全体辅导员,部分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等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副书记、院长盛鹏主持。会上,党委委员、副院长张智清宣读了《dafabet888:向从事教育工作满三十年的教职工颁发荣誉证书的决定》,党委委员、副院长杨林国同志宣读学校党委《dafabet888:表彰2023-2024学年“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辅导员(班主任)”的决定》,主席台领导为以上教师进行颁奖。同时,大会还对荣获安徽省三八红旗手的宿伟老师、2024年安徽省优秀教师的雷纶源老师和荣获安徽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的汽车工程学院予以表彰,李方泽为他们佩戴绶带、颁发锦旗。从事教育工作满三十年教职工代表邹正军、“优秀教师”代表张庆、“优秀教育工作者”代表祖里皮亚木·米吉提、“优秀辅导员”代表李宏林、2024年新进教师代表张
  • 2024-09-20
    9月19日,2024年度安徽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级培训开班典礼在至公楼三楼第七会议室顺利举行。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智清出席典礼,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负责人、智能制造学院党政负责人、班主任、联络员和全体学员参加典礼,典礼由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书记主持。张智清作总结讲话,他首先代表学院向参加本次国培的各位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与会人员简要介绍了学院的办学历史,从三个方面分享了学院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些做法:一是全面深化合作,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二是主动对接产业,精准服务地方发展;三是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文化育人声誉。他指出,希望通过此次培训,大家能够拓展知识、巩固基础、丰富理论、提升技能、广交朋友,增长才干。最后,他向参训学员提出三点希望和要求:一是高度重视,从建设教育强国认识到师资培训的重要意义;二是不忘使命,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三是做学合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争做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践行者。会上,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负责人简要介绍2024年度“中高职国培”项目基本情况,智能制造学院负责人通报了此次国培项目教学安排及相关要求,教师代表朱振国、学员代表淮南职业技术学院高蒙
  • 2024-09-20
    (办公室)9月19日,安徽中澳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杨恒宇率队来我院调研交流。党委书记李方泽,党委委员、副院长杨林国,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荣富接待了杨恒宇一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杨林国主持。李方泽代表学院致欢迎词。他从历史沿革和当前发展态势两个方面对我院整体情况做了介绍,并结合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架构、产教融合等方面分享了学院的经验做法。他希望两校之间互相学习,进一步加强战略合作,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杨恒宇高度赞赏学院的育人理念和内涵建设,他指出,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是省内职业院校发展的排头兵,希望后续能就干部师资队伍建设及专业建设等方面进行学习交流,共同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会前,杨恒宇一行参观了清水湖、团结大道文化长廊、徽文化实践教学基地等场所。(文/喻言 图/梁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