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试图回答了如何让“乡土中国”与“现代中国”连接起来, 一种既是“乡土”的又是“现代”的想象如何成为可能?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农村人对于定居城市、成为“城市人”的渴望--一种发自乡土的、却向往着“现代”的渴望? 结合全新的“经验史”研究方法, 作者以4组有关“中国乡土的现代性想象”的历史经验和文化经验展开论述的。第一组是在危机重重的1930年代, 当一群知识人或偶然或主动地来到中国西部之时, 这片饱经忧患、一度是“天之所忘”的土地将呈现出怎样的形象? 第二组是1940年代的左翼知识人对于“黄河”这一符号的改造。第三组是是始终遭受主流文学排斥、却在“人民”中享有极高声誉的作家路遥, 及其他对“乡土”与“现代”的探索。第四组是对于当下有关“离乡-进城”的几种代表性叙事的考察。